中新网河南新闻9月29日电 秋日的杞县,田野披金,丰收盈怀。9月26日,在河南杞县西寨乡薛庄村30亩红薯地里,种植户赵娟营正带领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刨挖着这片“金疙瘩”。
今年,他与兄弟共同承包的300余亩红薯地预计亩产量达4500-5000斤,收购价稳定在每斤1.2元左右。科学的种植管理和良好的市场反响,让赵娟营的红薯种植收益预计突破10万元大关。
从2018年最初的5亩试种,到如今成为西寨乡的红薯种植大户,赵娟营明年还要在现有种植规模上翻番(预计600亩)。靠着花生种植,他不仅实现了个人致富,还带动了整个乡村的红薯产业发展。
“现在一天能赚150多块,中午还有饭吃,顾家与赚钱两不误。”如今,西寨乡的红薯种植面积已扩大至数千亩,不仅带动了村民致富,还解决了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红薯深加工产品的热销,如红薯干、红薯淀粉、红薯粉条等,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漫步在杞县阳堌镇西营村的乡间小道上,连片的花生田在秋阳的照耀下泛着绿油油的光泽。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沙质土壤,阳堌镇花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万亩以上,年产值超亿元。
阳堌镇以“产业园区+龙头+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引世纪春等龙头入驻,提升花生加工,促进国际化购销。园区内自动化流程,推动花生全产业链升级蝶变。
朱凤杰是阳堌镇黄二庄的一位花生种植户,此时他正站在三轮车上卸自家花生,谈及园区带给他的实惠,他说:“跟企业签了合同,自家剥好直送,价格比零散收购高两毛。这一千多斤的花生,按四块五一斤算,能有个5000块钱。”
花生产业的兴旺,不仅解决了阳堌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7000余人从事花生加工、购销、运输。园区花生年吞吐量达30多万吨,辐射带动周口、新乡、商丘等省内地区及山东、河北、广州等省外地区客商前来交易。
当前,邢口镇杨楼村的徐流中种植合作社迎来了青菜的收获季。田间地头,务工群众趁着好天气,迅速投入到紧张的采收工作中,从收割、搬运到精细分拣,再到装箱准备外运,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
徐流中种植合作社,作为邢口镇精心策划的扶贫攻坚重点项目,自2020年成立以来,便以“固定分红+浮动收益+劳务报酬”的模式有效促进了贫困户的稳定脱贫与持续增收。合作社内建有现代化大棚30座,主栽品种为小青菜与小白菜,凭借高效的种植技术与轮作模式,合作社不仅为当地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还每年吸纳70至100名工人参与生产,直接助力贫困户人均年增收约2万元。
杞县农产品以规模化深耕与特色化种植并举,不仅促进了红薯、花生等农产品的丰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未来,杞县将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打造更多特色农产品品牌,让丰收的田野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风景线。(叶中琳 邢建光 刘启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