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首页 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甘肃 贵州 广东 广西 海南 河北 河南 湖北 湖南 黑龙江 江苏 江西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上海 四川 香港 新疆 兵团 云南 浙江

中国新闻网河南新闻

搜 索
投稿邮箱:zxwhnxw@163.com
新闻热线:0371-65700861

首页 > 地方新闻 > 正文 >

河南杞县:深耕细作助农增收

  • 2024年09月29日 15:41
  • 来源:中新网河南
  • 责任编辑:经晓佳

  中新网河南新闻9月29日电   秋日的杞县,田野披金,丰收盈怀。9月26日,在河南杞县西寨乡薛庄村30亩红薯地里,种植户赵娟营正带领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刨挖着这片“金疙瘩”。

  今年,他与兄弟共同承包的300余亩红薯地预计亩产量达4500-5000斤,收购价稳定在每斤1.2元左右。科学的种植管理和良好的市场反响,让赵娟营的红薯种植收益预计突破10万元大关。

图为收割机在收割花生。刘启旸 摄
图为收割机在收割花生。刘启旸 摄

  从2018年最初的5亩试种,到如今成为西寨乡的红薯种植大户,赵娟营明年还要在现有种植规模上翻番(预计600亩)。靠着花生种植,他不仅实现了个人致富,还带动了整个乡村的红薯产业发展。

  “现在一天能赚150多块,中午还有饭吃,顾家与赚钱两不误。”如今,西寨乡的红薯种植面积已扩大至数千亩,不仅带动了村民致富,还解决了留守妇女的就业问题。红薯深加工产品的热销,如红薯干、红薯淀粉、红薯粉条等,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

  漫步在杞县阳堌镇西营村的乡间小道上,连片的花生田在秋阳的照耀下泛着绿油油的光泽。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沙质土壤,阳堌镇花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万亩以上,年产值超亿元。

  阳堌镇以“产业园区+龙头+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吸引世纪春等龙头入驻,提升花生加工,促进国际化购销。园区内自动化流程,推动花生全产业链升级蝶变。

  朱凤杰是阳堌镇黄二庄的一位花生种植户,此时他正站在三轮车上卸自家花生,谈及园区带给他的实惠,他说:“跟企业签了合同,自家剥好直送,价格比零散收购高两毛。这一千多斤的花生,按四块五一斤算,能有个5000块钱。”

  花生产业的兴旺,不仅解决了阳堌镇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7000余人从事花生加工、购销、运输。园区花生年吞吐量达30多万吨,辐射带动周口、新乡、商丘等省内地区及山东、河北、广州等省外地区客商前来交易。

  当前,邢口镇杨楼村的徐流中种植合作社迎来了青菜的收获季。田间地头,务工群众趁着好天气,迅速投入到紧张的采收工作中,从收割、搬运到精细分拣,再到装箱准备外运,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

  徐流中种植合作社,作为邢口镇精心策划的扶贫攻坚重点项目,自2020年成立以来,便以“固定分红+浮动收益+劳务报酬”的模式有效促进了贫困户的稳定脱贫与持续增收。合作社内建有现代化大棚30座,主栽品种为小青菜与小白菜,凭借高效的种植技术与轮作模式,合作社不仅为当地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还每年吸纳70至100名工人参与生产,直接助力贫困户人均年增收约2万元。

  杞县农产品以规模化深耕与特色化种植并举,不仅促进了红薯、花生等农产品的丰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延伸与升级,成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未来,杞县将继续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打造更多特色农产品品牌,让丰收的田野成为乡村振兴的最美风景线。(叶中琳 邢建光 刘启旸)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